第20章 (4)
關燈
小
中
大
山多半是石頭山,就是開墾出來,也種不了糧食,因此,想要生存,自然不能靠種地了,只有依靠經商。
徽商唐宋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,那時候,主要是販賣茶葉布匹,如今徽商更是興盛,成年男子中,幾乎有七成在經商,但是主要經營的,不光是茶葉,最暴利的就是官鹽。
歷朝歷代,鹽稅都是重中之重,沒辦法,你可以不吃飯,但是不能沒有鹽,因此,再窮的人家,總是三五不時要買鹽的,一般來說,本朝每年的鹽稅加起來要近千萬兩,其中江淮這邊就占據了大頭。徽商作為鹽商中資本最大,最為團結的一個團體,一直也在鹽利中獲利極豐,因此愈加昌盛。
這會兒徽商聞聽聖駕來了安徽,哪有不心動的道理。雖說這些人深谙官商勾結之道,但是,各地的官員都是流官,撐死待個五六年,就要往別處去了,討好了一批,下一批過來還得繼續掏錢,討好他們,哪裏比得上討好皇帝呢?起碼正常情況下,一個皇帝在位,怎麽也有二三十年呢,這成本算起來可就小得多了。
問題是,哪怕本朝商業很是興盛,對商人的限制也沒有前朝那麽多,商戶過了三代也就可以參加科舉,但是作為皇帝,承慶帝這會兒對商人也沒那麽大的興趣,他不缺錢,做王爺的時候,手底下也有不少京畿附近的大商人投靠,直到至今,這些人也為他的內庫財政做出了不小的貢獻。但是,這會兒還在外面,他連官員見得都不是很多,何況是那些鹽商呢。
不過,商人之所以能賺錢,那是因為他們心眼靈活,因此,一路上也是極盡能力,討好奉承,遇不到聖人,但是,官員總遇得到吧,雖說縣官不如現管,但是,能夠隨駕的京官,哪怕官位不算高,那也是前途無量的人物,這些人,平常想巴結都巴結不上呢,結果這會兒湊成堆出現了。這就叫那些徽商一面心疼自己的支出,一面得意自己成功跟多少達官貴人拉上了關系,將來哪怕其中只有一半願意罩著他們,生意都好做多了。
除了官員,皇帝身邊的人也是被奉承的對象,比如說曹安平,哪怕他一直沒出面,下面那些小太監若是得了什麽好處,稍微有點上進心,有點心眼的都知道,這些得給曹總管大頭,曹安平的確忠心,但是卻不介意忠心的同時,為自己多攢點棺材本。太監是無根之人,曹安平更是從小因為家貧,被家人賣給了人牙子,最終私下凈了身,又運氣好,才被選到了宮裏面,不知道經過了多少辛苦磨難,才到了這一步。在他心裏面,便是老子娘也靠不住,還是銀子靠得住。到了他這個地位,除了承慶帝,哪個妃嬪敢不要命地賄賂他,不怕被人說成勾結內侍,想要窺伺帝蹤啊!承慶帝倒是常有賞賜,但是那就是榮譽,代表他深受承慶帝信任,論起經濟價值,可是不怎麽值錢的,因此,他手頭的錢,多半倒是下面小太監的孝敬。比如說,誰下去給大臣傳旨,怎麽著跑腿費好處費都是少不了的,這些起碼有一半得孝敬了曹安平這位大總管。何況,很多人也是拐彎抹角地要給曹總管送東西。
因此,曹安平算是賺了個盆滿缽滿,不過那些人也不虧,只要曹安平有的時候稍微露點口風,叫承慶帝對某人有些印象,這投資自然就值得了。
承慶帝對這些潛規則也了解,不過卻並不在意,做皇帝的人,雖說常有疑心,多半卻極其自負,尤其,他有自負的本錢,皇宮裏那麽多太監,當年的總管救駕死了,曹安平就直接被拎了出來,可是,跟他資歷差不多,地位差不多的還有好幾個呢,就算是現在,也有人盯著曹安平的位置不放,就等著揪出曹安平的錯處來。因此,承慶帝根本不愁沒人用,曹安平又不是從小跟著他的奴婢,他對他也沒太多主仆之情,到時候若是覺得曹安平不安份了,只要他一開口,有的是人願意將曹安平踩下去,讓他永世不得翻身。
曹安平也是個乖覺的人,而且做太監的,你能指望他有多少職業道德,收了錢就必須辦事啊,他不坑你就算不錯了。就像是原著裏面的夏太監,整日裏打著元春的名號跑到榮國府打秋風呢,得了錢,元春難道最後還不是死了。
對於徒景年這個太子,那些人也下了不少功夫,很是孝敬了不少好東西上來,什麽珊瑚明珠,各類奇珍玩物,應有盡有,徒景年從承慶帝那裏回來,見到全福還有高振他們將這些珍玩擺了一屋子,不由吃了一驚。
見徒景年皺眉,高振趕緊道:“殿下,這些都是下面那些鹽商的孝敬。”
徒景年問道:“誰做主收下來的?”
高振見徒景年神色不好,趕緊解釋道:“是奴婢,奴婢覺著,殿下收下來,才是他們的福氣呢!”
徒景年輕哼了一聲,說道:“自個去領十板子,回頭把送禮的人的名字都記下來!”
高振心裏緊了又松,不過還是乖乖下去領板子了。
徒景年回頭便到了承慶帝那邊,和承慶帝一起用膳,一起喝著一盅人參雞湯的時候,承慶帝冷不丁問道:“聽下面說,今兒個你罰了高振?”
徒景年放下手裏的調羹,點了點頭說道:“可不是,他也太膽大妄為了些,我還什麽也沒說,他竟敢隨便收了那些鹽商的厚禮!”
承慶帝聽了,輕哼了一聲:“這等自作主張的奴婢,不過十板子也太輕了些!至於那些鹽商送上來的孝敬,你安心收了就是,不收,那些人只怕還要提心吊膽,甚至心中懷恨也是有的!”承慶帝也是在外面做過實權王爺的人,這些商人從來是只怕不夠周到,不敢忽略哪個的,何況,皇家富有天下,願意收下幾個鹽商的孝敬,算是給他們面子。
徒景年點了點頭:“兒臣謝父皇指點!”這些東西在承慶帝那邊過了明路,自然也就沒什麽問題了。不過想了想,又說道:“這些鹽商出手極為大方,送過來的東西,有的在宮裏面也少見,可見鹽利之厚!”
承慶帝這會兒也吃完了飯,從宮女手上接過一杯茶漱了漱口,這才冷笑道:“這些商人本性狡詐,鹽利豐厚,誰又不知道,偏偏到了交鹽稅的時候,推三阻四,甚至還有官商勾結,販賣私鹽的,這麽多年來,為此丟了性命的鹽商何止十個八個,結果不過老實一陣子,後來依然如故,要不是這些年鹽稅還算正常,否則的話,哼!”
聽承慶帝這聲冷哼,徒景年在一邊恭維道:“父皇英明,這些鹽商自恃有財有勢,其實不過是無根之木,無源之水,父皇只要一聲令下,便能叫他們得了報應!”
承慶帝被說得樂了,他也沒跟徒景年細說,心裏卻知道,很多鹽商說罪大惡極也不為過,但是,他們上下勾結,一方面資助貧寒士子,一方面厚賂朝中大臣,早就經營起了龐大的關系網,想要動他們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,難免打破目前朝堂的平衡,而且這些人所作所為也沒觸及他的底線,因此,睜只眼閉只眼便是了,若是日後他們膽子更大一點,到時候,即便殺了,將官場再清洗一遍,又能如何呢?
作為理工生,徒景年對歷史上的鹽政卻是不怎麽了解,而且他也不知道如今鹽價怎麽樣,反正在宮裏,缺了誰也缺不了他的,他平常用的鹽,跟後世的精鹽也沒什麽區別,何況,他也有自知之明,鹽政何等重要,他要是敢在這上面插手,鐵定要引起承慶帝的疑忌之心,還不如等自己上了臺,再行整改呢。
作者有話要說:
☆、第 32 章
徒景年其實很無奈,他如今年齡太小,也沒實權,能做的事情無法是乖乖聽話,不要叫承慶帝忌諱,做個孝子,不主動觸及皇權,如此一來,才能安安穩穩做個太子,要不然,失去了太子這個位置,他便成了一個尷尬人,到時候,只怕連性命也不能保全,何談什麽雄心壯志!
當然,也正因為他年紀還小,還沒顯示出對皇權的威脅,還能裝傻賣萌,承慶帝對他自然多出了許多寬容來,因此,承慶帝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,常常也會將自己處理國事的一些心得告訴徒景年,徒景年上輩子頂多是在研究所裏面有些勾心鬥角的事情,如今在承慶帝的引導下,格局很是不一樣了,想起上輩子的自己,感覺有些好笑起來,那時候真是生嫩啊,要不是研究所裏面大多都是相對比較單純的研究人員,他一個在學校待的時間比在社會上時間多得多的人,也做不到那一步。
沒過幾日,一行人便出了安徽境內,到了江浙地界,一路往金陵而去。金陵那邊雖說是好幾朝的古都,但最早也是南唐時候的事情了,原本的皇宮早就在戰亂中荒廢掉了,因此,這邊壓根沒有行宮。本來在預定行程的時候,按照承慶帝的意思,直接和洛陽一樣,住到官邸裏面便是了,但是甄昭容因為早就接到了家裏的消息,便自告奮勇,說是官邸畢竟不便,而甄家已經做好了接駕的準備,請承慶帝移駕甄家。
承慶帝本來對奉聖夫人就有著很深的感情,尤其他生母當年算不上慈愛,對他也是利用居多,何況這會兒也去世了,因此,更是移情到了奉聖夫人身上,對甄家如今也是多有關照,跟甄家比起來,正經的國舅過得可憋屈多了。
這邊甄昭容開了口,又滿懷深情地訴說祖母對聖人是如何如何想念,在家的時候,也是日日夜夜為聖人祈福雲雲,承慶帝更是感懷不已。再想想,甄昭容入宮之後,也是深得聖心,奉承伺候他盡心盡力,還為他產下一個公主,因此便想著,應該給甄家一個體面,當即便答應了下來。
甄家應承了接駕的事情,也讓金陵諸多官員一邊對甄家這邊不擇手段奉承感到鄙視,一邊卻也是大松了一口氣,金陵這邊比洛陽官員多多了,而且江南一向是繁華之所,房子可比一般的城市貴多了,金陵這邊的官邸,跟洛陽那邊相比,也小了不少,到時候難免有什麽不周到的地方,鐵定要得罪了人。放到甄家就不一樣了,甄家算是皇家的世仆,甄家那位老夫人又是將聖人從小伺候到大的,對聖人自然頗為了解,到時候,有什麽差錯,也怪不到自己頭上。這麽一來,自然是皆大歡喜了。
因此,即便是甄家打著迎駕的旗號,打了條子從將要運往京城的稅銀裏面支領了一大筆錢,當地的官員也就睜只眼閉只眼了。雖說有禦史聽說了,想要彈劾,卻也被同僚給攔了下來,人家是借,又不是拿了不還了,何必為了這事惹得聖人不痛快,還得罪了甄家。大家看得明白,哪怕寵妃不可靠,可是聖人是個念舊情的人,只要奉聖夫人還在,甄家就不會真的倒黴,說不得,聖人還得從別的地方找補甄家呢。
甄家預備接駕的事情顯然不是一天兩天了,聖駕直接被迎入了一座園林中,園林秉承著江南一貫的特點,頗為精巧別致,多方勝境,咫尺山林,亭臺樓閣隱藏在重重花樹山石之中,堪稱一步一景,一條人工開挖的河流彎彎曲曲橫穿了整個園子,水中種著荷花,這會兒雖然已經入了秋,但是那些荷花卻沒有枯萎的跡象,依舊亭亭玉立,花也開得正好,有的剛剛打了苞,有的半開半放,有的已經完全盛開,最多的還是蓮蓬。荷花開得熱鬧的同時,園子裏面卻已經擺著各色品種的菊花,又有金桂紫藤飄香。
這樣的園子要不是面積小了點,比起禦花園也差不到什麽地方去了,端妃不由用力握緊了拳頭,指甲深深地陷入了肉裏。甄家花了這麽大本錢接駕,奉承聖人,甄昭容日後勢必更加受寵了,尤其,端妃自個已經差不多是人老珠黃了,甄昭容卻正是明媚鮮妍的時候,因為剛剛生育的緣故,身材顯得有些豐腴,卻更顯出一種混著天真和成熟的風采,更加動人起來。沒有哪個女人不會嫉妒,身在深宮,能見到的外姓男人也就皇帝一個,端妃在深宮這麽多年,雖說不至於將心交給了承慶帝,但是深宮裏的女人,能惦記的無非就是皇帝了,端妃也曾經受寵過很長一陣子,如今甄昭容顯然成為了她最有力的競爭對手,尤其,人家家裏對甄昭容的支持也是一等一的,這就更讓端妃郁悶嫉妒起來。
田家不一樣,田家根基深厚,家大業大,顧忌的事情也更多,卻是不敢太過跟端妃親近的。田家可以經常給端妃送錢送物,讓端妃在宮裏過得松快舒服一些,但是,除非端妃有更大的利用價值,比如說,端妃有了皇子,而且這個皇子還有角逐皇位的希望。尤其,田家之前想要支持端妃為後,為此觸犯了承慶帝的底線,導致田家受到了不小的打壓,承慶帝已經派出了心腹前往東南大營,眼看著就是去奪權的,偏偏田家卻什麽也不能做。田家哪怕再有能耐,也是不敢跟皇帝對著幹的,因此,盡管端妃在得到承慶帝的許諾,可以隨駕見見久不見面的父母之後,也給家裏捎了信,但是,已經警惕起來的田家卻已經不願意冒險了,他們寧可退一步,也不願意被承慶帝生出更多的猜忌之心。
田家的做法無疑比較聰明,端妃哪怕被家族勸服了,在理智上知道這樣的確是對的,但是在看到甄家的做法,和承慶帝臉上輕松愉悅的神情之後,還是有些嫉妒沮喪起來。
徒景年跟在承慶帝身邊,饒有興致地觀看著真實的江南園林風光,上輩子他旅游的次數也不少,一般就是陪著女兒去,偏偏兩人出行多半是旺季,景點裏面總是人擠人,他顧著不要跟女兒被人擠散了還來不及,哪有多少心思看風景。如今這麽大一個新修的園林在自個面前,不好好看看,也太對不起自己難得出來玩一趟了。
金陵城裏面地皮不便宜,因此盡管甄家費了很大力氣,不過,畢竟園子建在城裏面,但是面積也實在是很難太大了,算一算,也就是一二十畝左右,沒多久,禦駕便行到了主殿。
徒景年先下了禦輦,這才站在一邊,伸手作勢扶住承慶帝的手下了禦輦。一行人在太監宮女的伺候下進了主殿,而跟隨而來的妃嬪在得了承慶帝的口諭之後,也在曹安平的安排下,往各自的住處而去。
承慶帝洗漱了一番,又喝了杯茶,聽到曹安平稟報說,奉聖夫人正領著甄家人在外面候見呢,當即開口道:“宣奉聖夫人與甄家一幹人等入內覲見吧!”
曹安平低頭應了下來,親自走了出去,宣甄家一行人入內覲見。
奉聖夫人這會兒其實才五十歲不到,保養得也很好,這會兒穿著一身極為莊重的誥命服色,頭上戴著繡著喜鵲登梅的勒子,手腕上還掛了一串佛珠,這會兒帶著一眾兒孫進了殿,打頭就給承慶帝行了叩拜大禮:“奴婢叩見聖人,聖人萬福金安!”
承慶帝連忙叫曹安平去攙扶奉聖夫人,口中道:“嬤嬤不必多禮,曹安平,賜座!”
曹安平帶著恭敬的笑將奉聖夫人攙扶起來,一邊小太監飛快地端來一個錦墩,就放在禦座下首,奉聖夫人謝了座,這才斜簽著身子,端正地坐了下來。
甄家的諸人也得了承慶帝的話,一起起了身,他們可沒有賜座的榮幸,要知道,甄家是內務府出身,那就是皇家的家奴,若不是出了個奉聖夫人,他們等閑連皇帝的面也看不見,就算有幸面聖,也只有跪著趴著的份。因此這會兒承慶帝說了說免禮平身,便只能垂手站在一邊。
承慶帝看著奉聖夫人,嘆道:“多年不見嬤嬤,嬤嬤可老多了!”
“回聖人的話,奴婢本就年紀大了,蒙聖人恩典,奴婢如今兒孫滿堂,每日裏盡有人伺候著,舒心得很,奴婢何曾想過這樣的日子,這都是聖人的恩德啊!”說著,奉聖夫人又要叩拜。
承慶帝一個示意,曹安平急忙又扶著奉聖夫人坐下了,承慶帝跟奉聖夫人又一起回憶了一下當年的艱難歲月,說得承慶帝滿臉動容,看著奉聖夫人的眼光更加柔軟起來,這才說到了徒景年:“嬤嬤,看看朕的太子,你瞧著如何?”
“聖人的兒子,自然都是好的!”奉聖夫人笑呵呵道,“奴婢瞧著,太子殿下跟聖人小時候生得很像呢,聽說太子殿下聰明伶俐,這也是聖人的福氣啊!”
徒景年總覺得這話有些不對勁,不過還是謝過了奉聖夫人的誇獎,心裏卻有些別扭,好在臉上毫無異色。
甄家人對承慶帝那叫一個奉承,口口聲聲,自己如今這般,什麽都是聖人的恩德,自家願意為聖人肝腦塗地,萬死不辭,對徒景年也是眾口一詞的誇獎,將承慶帝說得眉開眼笑,很是賞賜了甄家眾人一番,除了各種禦賜的物件之外,又幹脆賞了自己的奶兄甄應嘉一個同進士出身的功名,甄應嘉大喜過望,更是連連謝恩不疊。
作者有話要說:
☆、第 33 章
對甄家的恩賞才剛剛開始,在金陵待了沒多久,承慶帝接見了這一任的江寧織造餘懷,聽其當面述職之後很是嘉勉了一番,並且許了他戶部侍郎的位置。餘懷緊繃了快兩個月的心總算放了下來。
織造這個位置不好做,一般不知道織造這個衙門怎麽回事的人,自然覺得織造管得不就是織造錦緞,作為貢品進上去嘛,有什麽了不得的,隨便弄個八九品的小官也能做好,前朝的織造更是幹脆找了幾個太監看著的。可是問題是,本朝的織造卻不一樣,本朝的織造除了本職工作之外,還肩負著情報工作,也就是監察江南的重任。
本朝開國之後,對情報就非常重視,江南一向是魚米之鄉,富貴之所,偏偏離京城還比較遠,這邊鬧出來的事情也尤其多。什麽科舉舞弊,貪汙受賄,賣官鬻爵簡直是層出不窮,最讓人煩心的還是土地兼並,這是個大問題,因此,織造府還得看土地兼並的問題,遇到誰家的土地超出了一定的限額,就要想辦法讓人家分家析產了,最主要的,還是得把隱戶給炸出來。
江南這邊土地肥沃,心眼也靈活,因此,多半日子都過得去,這年頭也不搞什麽計劃生育,只要還能生,那就可勁生,對於普通老百姓家裏來說,小時候那就是往鍋裏面多加一瓢水的事情,等大了,若是家裏地不夠多的,不管是去做學徒學手藝,還是去學著做點小生意,亦或是賣苦力,總之,一般情況下是餓不死的。但那時一般情況,小農經濟之所以容易破產,那就是因為抗風險能力差,遇到什麽天災人禍,那就得倒黴。於是,很多小老百姓為了不交稅,直接就帶著自己的田產,投奔當地的大族,最主要是家裏有功名的人。
朝廷有規定,秀才就可以免去家中的徭役,舉人就有一定的免稅特權,中了進士,哪怕一直候補沒官做,免稅的特權就更大了。江南這邊文風極盛,一向是科舉大省,雖說競爭激烈,但是考出來的舉人進士也是層出不窮的,而且不少在中樞做官,因此,大批量的普通農民為了減稅,無論是田稅還是人頭稅,紛紛投靠了這些讀書人。這也導致了土地兼並愈演愈烈。隱戶的問題也非常嚴重,很多家裏有官員的,也會想辦法,家裏一萬畝地的,直接借著重新丈量的名義,放寬尺寸,一萬畝能縮水一半下去,再有,上田變中田,中田變下田的,上好的水澆地,被一折騰,沒準就變成了剛開墾出來的荒田,這樣,進一步壓縮了收稅的空間。
這麽一折騰,沒有投靠的百姓小地主日子自然是更加難過了,他們需要承擔更加沈重的賦稅,如此一來,便是惡性循環了。因此,江南三大織造有一個任務就是監察當地的土地買賣投靠情況,這完全是得罪人的差事,當官的人家,誰家沒點類似的事情啊,隱田隱戶那都是正常的事情,不過是多少而已。
織造把人家的事情給鬧出來,逼著人家厘清田畝,放出隱戶,那就是拿著鋤頭挖人家的根基了,所謂奪人錢財,如殺人父母,織造做的就是這種事情,因此,能夠平平安安卸任的,那是屈指可數。但是,你要是敢跟下面那些官員沆瀣一氣,欺上瞞下,那麽,通政司、錦衣衛也不是開玩笑的,你就等著被皇帝一氣之下,抄家滅族吧。
餘懷在織造這一任上已經做了兩三年了,真是戰戰兢兢,如履薄冰,他也看得明白,聖人是個明白人,得罪誰都可以,別得罪了聖人,這樣才能保住自己一家老小,因此,這些年很是兢兢業業,卻也得罪了不少人,這回聽說年底就可以安然卸任,自然是長松了一口氣。別說進京之後還能升官,哪怕只是進京之後做個閑職,他也謝天謝地了。
餘懷卸任了,自然得有接任的人。歷來織造這等要緊的職位上,選的人無不是當今的心腹,承慶帝琢磨了半晌,想想這次甄家接駕花了不少銀子,織造雖然容易得罪人,卻也是難得的肥缺,何況這也是一個資歷,不如就給了甄家。因此,回頭便叫人下了旨,將江寧織造的位置給了甄應嘉,叫他回頭就跟餘懷交接一下。
甄家不由喜出望外,江寧織造論起官職,實在是算不上什麽,但是,這個位置,一向微妙且非常關鍵,尤其是油水十足啊!當年甄應嘉在內務府做個筆帖式尚且攢下了數十萬兩的家業,何況這個位置,剛剛接到旨意的時候,甄應嘉心裏就轉過了不知道多少心思,想到能到手的銀兩,甄應嘉幾乎要喜笑顏開了。
承慶帝自然不知道自己這位奶兄得了自己的器重,想的不是努力報效皇恩,而是打著中飽私囊的主意,他在金陵這邊的事情已經做得差不多,該見的官員也見了,長江的堤防也去瞧了一圈,然後便幹脆直接往錢塘而去。
這些日子,甄昭容倒是跟自家祖母,母親見了不少次,甄家給甄昭容塞了不少錢財,又有奉聖夫人耳提面命,在她耳邊加強教導,讓她如何察言觀色,好在承慶帝心中深深占據一席之地,又得了一堆生子秘方,甄家這會兒還沒那麽大的野心,不過是琢磨著讓甄昭容生下皇子,將來皇子怎麽也能封個親王,甄家有這麽個靠山,豈不是在江南更加穩當?
不說甄昭容得了方子,如何仔細調理身體,聖駕直接往錢塘而去。
這會兒已經快到中秋,正是錢塘江潮將至的日子,因此,聖駕也是想要趕著中秋之前到達,好見識一下錢塘江潮。
徒景年依舊坐在承慶帝的禦輦裏面,給承慶帝念折子,這些都是內閣已經做了初步處理,給出了幾種處理意見的,承慶帝只要在幾種意見裏面挑一種就行了,因此,徒景年需要做的就是,承慶帝選了哪一種,他在一邊批紅就可以了。
承慶帝心情不錯,江南是個好地方,承慶帝登基不過十年出頭,江南這邊也算是政令通達,因為之前承慶帝的幾次鐵腕手段,這邊的官員做事很是小心謹慎,因此,也沒敢搞出什麽弊政,江南這些年也是國泰民安,絕大部分人能夠做到豐衣足食,頗有盛世氣象,不輸給天子腳下了,這如何不叫承慶帝得意呢?
承慶帝心情好,也不吝嗇賞賜,並且,江南這邊的官員很多都是他登基之後,頭一年開恩科的進士,算是他的門生,這會兒已經有不少人爬到了不算低的位置,趁著這次機會,就可以將他們調入京城,換掉一些不怎麽聽話的,如此一來,也能加強自己對朝堂的控制力。
徒景年心情也不錯,以前看的折子都是過去的,因為好多不清楚當時的具體情況,畢竟,徒景年總不能跑去翻看起居註,因此,很多還是有些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,這回卻是時政了,哪怕並非什麽軍機大事,多半是些比較普通的政事,這會兒承慶帝等於是手把手告訴他,遇到這樣的事情怎麽處理了。很多時候,還會點撥幾句,告訴徒景年,幾種處理意見的差別,有的辦法看著非常好,為什麽不可取等等。
這些都是承慶帝這麽多年的經驗之談,徒景年缺的就是這些。當然,折子裏面最多的還是各種各樣的請安折子,上面滿是忠君愛國,歌功頌德,恭維奉承之類的華而不實的詞匯,承慶帝差不多就是拿來當做消遣,這會兒隨便拿了個折子,讓徒景年念了幾段,便說道:“阿鯉,你也別覺得這些東西華而不實,盡是吹捧馬屁的套話,但是,這也是臣下的忠誠畏懼之心,哪怕你覺得無聊,但是,還是得挑揀一些看了,勉勵一番,另一些若是你對其有什麽不滿,也可借著這些折子,申飭一番,很多事情可大可小,全看你的心意!作為帝王,最忌諱的就是叫人猜透你的心意,你要的是將那些臣子掌握在自己手裏頭,卻不是叫這些臣子猜透了你的心思,順著你的心思,給自己撈好處的!當然,玩弄權術其實不過是小術,很多事情,還是要靠陽謀,唯有光明正大,才能無所畏懼!”
“兒臣受教了!”徒景年算是服了這年頭的帝王心術了,古人也都是聰明人,作為人治的巔峰時代,大多數帝王在玩弄心眼上,能把後世那些陰謀家給比到陰溝裏面去。至於陽謀,說的其實就是大勢,有大勢在手,只需堂堂正正,什麽魑魅魍魎,均不在話下。
不管怎麽樣,承慶帝願意將這些明明白白告訴徒景年,徒景年還是非常感激的,不管日後如何,如今的承慶帝,是真真切切將徒景年視作自己的接班人,希望將自己的經驗都教導給他,讓他可以比自己做得更好。
作者有話要說:
☆、第 34 章
錢塘水患一直是個大麻煩,其實海潮什麽的沒什麽,畢竟幾乎每個月都有大海潮,秋天更是嚴重,若是出了什麽問題,誰也跑不了,因此,錢塘江入海口這邊,堤岸很早就修建了,而且幾乎是年年加固,以免出現意外。
這邊的水患一般就是錢塘江兩岸,另外就是西湖那邊。當年水患比較嚴重的時候,西湖沿岸幾乎年年泛濫,後來多任杭州太守阻止修建堤岸,不光治理了水患,也給西湖留下了不少風光。而錢塘江兩岸還有支流就做得比較粗疏了,時不時地就會有決口的現象,這次巡視堤防,說白了,就是巡視這些堤防。
到達杭州的時候,已經是八月十三,空氣中飄滿了淡淡的桂花的味道,杭州這邊幾十年來已經是第二次迎接聖駕,只是上一次,先帝前來乃是督戰,在杭州並沒有過多停留,便直接前往東南大營,而這回,杭州卻是此行最後一站,杭州這邊雖說有了上回的經驗,卻也更加精益求精起來。
從決定出行,到到達杭州,中間過了快兩個月,這兩個月足夠讓杭州當地的官員將該遮掩的東西遮掩得嚴嚴實實,反正秋天也不是什麽汛期,堤壩那邊糊弄一下也就糊弄過去了。當然,也不能太過隨便,說不得,聖上親自跑過去,找人弄個鏟子挖一下呢,到時候怎麽辦,這歷史上又不是沒發生過。
杭州這邊的歡迎儀式搞得很盛大,之前甄家搶著要迎駕,杭州這邊自然也有人搶著要表示,出頭的便是杭州織造徐博榮,徐博榮出身並不高,家裏還算有些家產,徐博榮的父親當年中了舉人之後,就想辦法跟河北徐氏連了宗,河北徐氏雖說也算不上什麽世家,也是河北那邊的大族,在當地也興旺了一兩百年了,族中也有好幾個人在外面做官的,徐博榮的父親能連上這一宗也是費了很大一番力氣,不過還算有收獲,徐博榮不到三十就中了進士,外放為官也破得了徐家的照應,他自個也是聰明人,官聲不錯,他家雖說算不上豪富,但是也頗有資產,因此,雖說俸祿不高,但也沒必要搞些歪門邪道,但是也知道什麽叫做和光同塵,因此,每每吏部考評起碼也是“中上”,承慶帝還在潛邸的時候,他就跟承慶帝搭上了關系,後來承慶帝登基,便連連升官,承慶帝見他頗有些能耐,便將這個心腹放到了杭州織造的位置上,如今他也做了四五年了。
徐博榮自然沒有甄家那樣的大手筆,而且,他雖說是聖人潛邸時候的舊臣,但是畢竟沒什麽根基,河北徐家放到江南也算不上什麽,幫不了他多大忙,織造這個位置,又是典型的孤臣,他既不敢糊弄承慶帝,又不能太過得罪了江南本地的鄉紳豪族,好在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徽商唐宋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,那時候,主要是販賣茶葉布匹,如今徽商更是興盛,成年男子中,幾乎有七成在經商,但是主要經營的,不光是茶葉,最暴利的就是官鹽。
歷朝歷代,鹽稅都是重中之重,沒辦法,你可以不吃飯,但是不能沒有鹽,因此,再窮的人家,總是三五不時要買鹽的,一般來說,本朝每年的鹽稅加起來要近千萬兩,其中江淮這邊就占據了大頭。徽商作為鹽商中資本最大,最為團結的一個團體,一直也在鹽利中獲利極豐,因此愈加昌盛。
這會兒徽商聞聽聖駕來了安徽,哪有不心動的道理。雖說這些人深谙官商勾結之道,但是,各地的官員都是流官,撐死待個五六年,就要往別處去了,討好了一批,下一批過來還得繼續掏錢,討好他們,哪裏比得上討好皇帝呢?起碼正常情況下,一個皇帝在位,怎麽也有二三十年呢,這成本算起來可就小得多了。
問題是,哪怕本朝商業很是興盛,對商人的限制也沒有前朝那麽多,商戶過了三代也就可以參加科舉,但是作為皇帝,承慶帝這會兒對商人也沒那麽大的興趣,他不缺錢,做王爺的時候,手底下也有不少京畿附近的大商人投靠,直到至今,這些人也為他的內庫財政做出了不小的貢獻。但是,這會兒還在外面,他連官員見得都不是很多,何況是那些鹽商呢。
不過,商人之所以能賺錢,那是因為他們心眼靈活,因此,一路上也是極盡能力,討好奉承,遇不到聖人,但是,官員總遇得到吧,雖說縣官不如現管,但是,能夠隨駕的京官,哪怕官位不算高,那也是前途無量的人物,這些人,平常想巴結都巴結不上呢,結果這會兒湊成堆出現了。這就叫那些徽商一面心疼自己的支出,一面得意自己成功跟多少達官貴人拉上了關系,將來哪怕其中只有一半願意罩著他們,生意都好做多了。
除了官員,皇帝身邊的人也是被奉承的對象,比如說曹安平,哪怕他一直沒出面,下面那些小太監若是得了什麽好處,稍微有點上進心,有點心眼的都知道,這些得給曹總管大頭,曹安平的確忠心,但是卻不介意忠心的同時,為自己多攢點棺材本。太監是無根之人,曹安平更是從小因為家貧,被家人賣給了人牙子,最終私下凈了身,又運氣好,才被選到了宮裏面,不知道經過了多少辛苦磨難,才到了這一步。在他心裏面,便是老子娘也靠不住,還是銀子靠得住。到了他這個地位,除了承慶帝,哪個妃嬪敢不要命地賄賂他,不怕被人說成勾結內侍,想要窺伺帝蹤啊!承慶帝倒是常有賞賜,但是那就是榮譽,代表他深受承慶帝信任,論起經濟價值,可是不怎麽值錢的,因此,他手頭的錢,多半倒是下面小太監的孝敬。比如說,誰下去給大臣傳旨,怎麽著跑腿費好處費都是少不了的,這些起碼有一半得孝敬了曹安平這位大總管。何況,很多人也是拐彎抹角地要給曹總管送東西。
因此,曹安平算是賺了個盆滿缽滿,不過那些人也不虧,只要曹安平有的時候稍微露點口風,叫承慶帝對某人有些印象,這投資自然就值得了。
承慶帝對這些潛規則也了解,不過卻並不在意,做皇帝的人,雖說常有疑心,多半卻極其自負,尤其,他有自負的本錢,皇宮裏那麽多太監,當年的總管救駕死了,曹安平就直接被拎了出來,可是,跟他資歷差不多,地位差不多的還有好幾個呢,就算是現在,也有人盯著曹安平的位置不放,就等著揪出曹安平的錯處來。因此,承慶帝根本不愁沒人用,曹安平又不是從小跟著他的奴婢,他對他也沒太多主仆之情,到時候若是覺得曹安平不安份了,只要他一開口,有的是人願意將曹安平踩下去,讓他永世不得翻身。
曹安平也是個乖覺的人,而且做太監的,你能指望他有多少職業道德,收了錢就必須辦事啊,他不坑你就算不錯了。就像是原著裏面的夏太監,整日裏打著元春的名號跑到榮國府打秋風呢,得了錢,元春難道最後還不是死了。
對於徒景年這個太子,那些人也下了不少功夫,很是孝敬了不少好東西上來,什麽珊瑚明珠,各類奇珍玩物,應有盡有,徒景年從承慶帝那裏回來,見到全福還有高振他們將這些珍玩擺了一屋子,不由吃了一驚。
見徒景年皺眉,高振趕緊道:“殿下,這些都是下面那些鹽商的孝敬。”
徒景年問道:“誰做主收下來的?”
高振見徒景年神色不好,趕緊解釋道:“是奴婢,奴婢覺著,殿下收下來,才是他們的福氣呢!”
徒景年輕哼了一聲,說道:“自個去領十板子,回頭把送禮的人的名字都記下來!”
高振心裏緊了又松,不過還是乖乖下去領板子了。
徒景年回頭便到了承慶帝那邊,和承慶帝一起用膳,一起喝著一盅人參雞湯的時候,承慶帝冷不丁問道:“聽下面說,今兒個你罰了高振?”
徒景年放下手裏的調羹,點了點頭說道:“可不是,他也太膽大妄為了些,我還什麽也沒說,他竟敢隨便收了那些鹽商的厚禮!”
承慶帝聽了,輕哼了一聲:“這等自作主張的奴婢,不過十板子也太輕了些!至於那些鹽商送上來的孝敬,你安心收了就是,不收,那些人只怕還要提心吊膽,甚至心中懷恨也是有的!”承慶帝也是在外面做過實權王爺的人,這些商人從來是只怕不夠周到,不敢忽略哪個的,何況,皇家富有天下,願意收下幾個鹽商的孝敬,算是給他們面子。
徒景年點了點頭:“兒臣謝父皇指點!”這些東西在承慶帝那邊過了明路,自然也就沒什麽問題了。不過想了想,又說道:“這些鹽商出手極為大方,送過來的東西,有的在宮裏面也少見,可見鹽利之厚!”
承慶帝這會兒也吃完了飯,從宮女手上接過一杯茶漱了漱口,這才冷笑道:“這些商人本性狡詐,鹽利豐厚,誰又不知道,偏偏到了交鹽稅的時候,推三阻四,甚至還有官商勾結,販賣私鹽的,這麽多年來,為此丟了性命的鹽商何止十個八個,結果不過老實一陣子,後來依然如故,要不是這些年鹽稅還算正常,否則的話,哼!”
聽承慶帝這聲冷哼,徒景年在一邊恭維道:“父皇英明,這些鹽商自恃有財有勢,其實不過是無根之木,無源之水,父皇只要一聲令下,便能叫他們得了報應!”
承慶帝被說得樂了,他也沒跟徒景年細說,心裏卻知道,很多鹽商說罪大惡極也不為過,但是,他們上下勾結,一方面資助貧寒士子,一方面厚賂朝中大臣,早就經營起了龐大的關系網,想要動他們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,難免打破目前朝堂的平衡,而且這些人所作所為也沒觸及他的底線,因此,睜只眼閉只眼便是了,若是日後他們膽子更大一點,到時候,即便殺了,將官場再清洗一遍,又能如何呢?
作為理工生,徒景年對歷史上的鹽政卻是不怎麽了解,而且他也不知道如今鹽價怎麽樣,反正在宮裏,缺了誰也缺不了他的,他平常用的鹽,跟後世的精鹽也沒什麽區別,何況,他也有自知之明,鹽政何等重要,他要是敢在這上面插手,鐵定要引起承慶帝的疑忌之心,還不如等自己上了臺,再行整改呢。
作者有話要說:
☆、第 32 章
徒景年其實很無奈,他如今年齡太小,也沒實權,能做的事情無法是乖乖聽話,不要叫承慶帝忌諱,做個孝子,不主動觸及皇權,如此一來,才能安安穩穩做個太子,要不然,失去了太子這個位置,他便成了一個尷尬人,到時候,只怕連性命也不能保全,何談什麽雄心壯志!
當然,也正因為他年紀還小,還沒顯示出對皇權的威脅,還能裝傻賣萌,承慶帝對他自然多出了許多寬容來,因此,承慶帝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,常常也會將自己處理國事的一些心得告訴徒景年,徒景年上輩子頂多是在研究所裏面有些勾心鬥角的事情,如今在承慶帝的引導下,格局很是不一樣了,想起上輩子的自己,感覺有些好笑起來,那時候真是生嫩啊,要不是研究所裏面大多都是相對比較單純的研究人員,他一個在學校待的時間比在社會上時間多得多的人,也做不到那一步。
沒過幾日,一行人便出了安徽境內,到了江浙地界,一路往金陵而去。金陵那邊雖說是好幾朝的古都,但最早也是南唐時候的事情了,原本的皇宮早就在戰亂中荒廢掉了,因此,這邊壓根沒有行宮。本來在預定行程的時候,按照承慶帝的意思,直接和洛陽一樣,住到官邸裏面便是了,但是甄昭容因為早就接到了家裏的消息,便自告奮勇,說是官邸畢竟不便,而甄家已經做好了接駕的準備,請承慶帝移駕甄家。
承慶帝本來對奉聖夫人就有著很深的感情,尤其他生母當年算不上慈愛,對他也是利用居多,何況這會兒也去世了,因此,更是移情到了奉聖夫人身上,對甄家如今也是多有關照,跟甄家比起來,正經的國舅過得可憋屈多了。
這邊甄昭容開了口,又滿懷深情地訴說祖母對聖人是如何如何想念,在家的時候,也是日日夜夜為聖人祈福雲雲,承慶帝更是感懷不已。再想想,甄昭容入宮之後,也是深得聖心,奉承伺候他盡心盡力,還為他產下一個公主,因此便想著,應該給甄家一個體面,當即便答應了下來。
甄家應承了接駕的事情,也讓金陵諸多官員一邊對甄家這邊不擇手段奉承感到鄙視,一邊卻也是大松了一口氣,金陵這邊比洛陽官員多多了,而且江南一向是繁華之所,房子可比一般的城市貴多了,金陵這邊的官邸,跟洛陽那邊相比,也小了不少,到時候難免有什麽不周到的地方,鐵定要得罪了人。放到甄家就不一樣了,甄家算是皇家的世仆,甄家那位老夫人又是將聖人從小伺候到大的,對聖人自然頗為了解,到時候,有什麽差錯,也怪不到自己頭上。這麽一來,自然是皆大歡喜了。
因此,即便是甄家打著迎駕的旗號,打了條子從將要運往京城的稅銀裏面支領了一大筆錢,當地的官員也就睜只眼閉只眼了。雖說有禦史聽說了,想要彈劾,卻也被同僚給攔了下來,人家是借,又不是拿了不還了,何必為了這事惹得聖人不痛快,還得罪了甄家。大家看得明白,哪怕寵妃不可靠,可是聖人是個念舊情的人,只要奉聖夫人還在,甄家就不會真的倒黴,說不得,聖人還得從別的地方找補甄家呢。
甄家預備接駕的事情顯然不是一天兩天了,聖駕直接被迎入了一座園林中,園林秉承著江南一貫的特點,頗為精巧別致,多方勝境,咫尺山林,亭臺樓閣隱藏在重重花樹山石之中,堪稱一步一景,一條人工開挖的河流彎彎曲曲橫穿了整個園子,水中種著荷花,這會兒雖然已經入了秋,但是那些荷花卻沒有枯萎的跡象,依舊亭亭玉立,花也開得正好,有的剛剛打了苞,有的半開半放,有的已經完全盛開,最多的還是蓮蓬。荷花開得熱鬧的同時,園子裏面卻已經擺著各色品種的菊花,又有金桂紫藤飄香。
這樣的園子要不是面積小了點,比起禦花園也差不到什麽地方去了,端妃不由用力握緊了拳頭,指甲深深地陷入了肉裏。甄家花了這麽大本錢接駕,奉承聖人,甄昭容日後勢必更加受寵了,尤其,端妃自個已經差不多是人老珠黃了,甄昭容卻正是明媚鮮妍的時候,因為剛剛生育的緣故,身材顯得有些豐腴,卻更顯出一種混著天真和成熟的風采,更加動人起來。沒有哪個女人不會嫉妒,身在深宮,能見到的外姓男人也就皇帝一個,端妃在深宮這麽多年,雖說不至於將心交給了承慶帝,但是深宮裏的女人,能惦記的無非就是皇帝了,端妃也曾經受寵過很長一陣子,如今甄昭容顯然成為了她最有力的競爭對手,尤其,人家家裏對甄昭容的支持也是一等一的,這就更讓端妃郁悶嫉妒起來。
田家不一樣,田家根基深厚,家大業大,顧忌的事情也更多,卻是不敢太過跟端妃親近的。田家可以經常給端妃送錢送物,讓端妃在宮裏過得松快舒服一些,但是,除非端妃有更大的利用價值,比如說,端妃有了皇子,而且這個皇子還有角逐皇位的希望。尤其,田家之前想要支持端妃為後,為此觸犯了承慶帝的底線,導致田家受到了不小的打壓,承慶帝已經派出了心腹前往東南大營,眼看著就是去奪權的,偏偏田家卻什麽也不能做。田家哪怕再有能耐,也是不敢跟皇帝對著幹的,因此,盡管端妃在得到承慶帝的許諾,可以隨駕見見久不見面的父母之後,也給家裏捎了信,但是,已經警惕起來的田家卻已經不願意冒險了,他們寧可退一步,也不願意被承慶帝生出更多的猜忌之心。
田家的做法無疑比較聰明,端妃哪怕被家族勸服了,在理智上知道這樣的確是對的,但是在看到甄家的做法,和承慶帝臉上輕松愉悅的神情之後,還是有些嫉妒沮喪起來。
徒景年跟在承慶帝身邊,饒有興致地觀看著真實的江南園林風光,上輩子他旅游的次數也不少,一般就是陪著女兒去,偏偏兩人出行多半是旺季,景點裏面總是人擠人,他顧著不要跟女兒被人擠散了還來不及,哪有多少心思看風景。如今這麽大一個新修的園林在自個面前,不好好看看,也太對不起自己難得出來玩一趟了。
金陵城裏面地皮不便宜,因此盡管甄家費了很大力氣,不過,畢竟園子建在城裏面,但是面積也實在是很難太大了,算一算,也就是一二十畝左右,沒多久,禦駕便行到了主殿。
徒景年先下了禦輦,這才站在一邊,伸手作勢扶住承慶帝的手下了禦輦。一行人在太監宮女的伺候下進了主殿,而跟隨而來的妃嬪在得了承慶帝的口諭之後,也在曹安平的安排下,往各自的住處而去。
承慶帝洗漱了一番,又喝了杯茶,聽到曹安平稟報說,奉聖夫人正領著甄家人在外面候見呢,當即開口道:“宣奉聖夫人與甄家一幹人等入內覲見吧!”
曹安平低頭應了下來,親自走了出去,宣甄家一行人入內覲見。
奉聖夫人這會兒其實才五十歲不到,保養得也很好,這會兒穿著一身極為莊重的誥命服色,頭上戴著繡著喜鵲登梅的勒子,手腕上還掛了一串佛珠,這會兒帶著一眾兒孫進了殿,打頭就給承慶帝行了叩拜大禮:“奴婢叩見聖人,聖人萬福金安!”
承慶帝連忙叫曹安平去攙扶奉聖夫人,口中道:“嬤嬤不必多禮,曹安平,賜座!”
曹安平帶著恭敬的笑將奉聖夫人攙扶起來,一邊小太監飛快地端來一個錦墩,就放在禦座下首,奉聖夫人謝了座,這才斜簽著身子,端正地坐了下來。
甄家的諸人也得了承慶帝的話,一起起了身,他們可沒有賜座的榮幸,要知道,甄家是內務府出身,那就是皇家的家奴,若不是出了個奉聖夫人,他們等閑連皇帝的面也看不見,就算有幸面聖,也只有跪著趴著的份。因此這會兒承慶帝說了說免禮平身,便只能垂手站在一邊。
承慶帝看著奉聖夫人,嘆道:“多年不見嬤嬤,嬤嬤可老多了!”
“回聖人的話,奴婢本就年紀大了,蒙聖人恩典,奴婢如今兒孫滿堂,每日裏盡有人伺候著,舒心得很,奴婢何曾想過這樣的日子,這都是聖人的恩德啊!”說著,奉聖夫人又要叩拜。
承慶帝一個示意,曹安平急忙又扶著奉聖夫人坐下了,承慶帝跟奉聖夫人又一起回憶了一下當年的艱難歲月,說得承慶帝滿臉動容,看著奉聖夫人的眼光更加柔軟起來,這才說到了徒景年:“嬤嬤,看看朕的太子,你瞧著如何?”
“聖人的兒子,自然都是好的!”奉聖夫人笑呵呵道,“奴婢瞧著,太子殿下跟聖人小時候生得很像呢,聽說太子殿下聰明伶俐,這也是聖人的福氣啊!”
徒景年總覺得這話有些不對勁,不過還是謝過了奉聖夫人的誇獎,心裏卻有些別扭,好在臉上毫無異色。
甄家人對承慶帝那叫一個奉承,口口聲聲,自己如今這般,什麽都是聖人的恩德,自家願意為聖人肝腦塗地,萬死不辭,對徒景年也是眾口一詞的誇獎,將承慶帝說得眉開眼笑,很是賞賜了甄家眾人一番,除了各種禦賜的物件之外,又幹脆賞了自己的奶兄甄應嘉一個同進士出身的功名,甄應嘉大喜過望,更是連連謝恩不疊。
作者有話要說:
☆、第 33 章
對甄家的恩賞才剛剛開始,在金陵待了沒多久,承慶帝接見了這一任的江寧織造餘懷,聽其當面述職之後很是嘉勉了一番,並且許了他戶部侍郎的位置。餘懷緊繃了快兩個月的心總算放了下來。
織造這個位置不好做,一般不知道織造這個衙門怎麽回事的人,自然覺得織造管得不就是織造錦緞,作為貢品進上去嘛,有什麽了不得的,隨便弄個八九品的小官也能做好,前朝的織造更是幹脆找了幾個太監看著的。可是問題是,本朝的織造卻不一樣,本朝的織造除了本職工作之外,還肩負著情報工作,也就是監察江南的重任。
本朝開國之後,對情報就非常重視,江南一向是魚米之鄉,富貴之所,偏偏離京城還比較遠,這邊鬧出來的事情也尤其多。什麽科舉舞弊,貪汙受賄,賣官鬻爵簡直是層出不窮,最讓人煩心的還是土地兼並,這是個大問題,因此,織造府還得看土地兼並的問題,遇到誰家的土地超出了一定的限額,就要想辦法讓人家分家析產了,最主要的,還是得把隱戶給炸出來。
江南這邊土地肥沃,心眼也靈活,因此,多半日子都過得去,這年頭也不搞什麽計劃生育,只要還能生,那就可勁生,對於普通老百姓家裏來說,小時候那就是往鍋裏面多加一瓢水的事情,等大了,若是家裏地不夠多的,不管是去做學徒學手藝,還是去學著做點小生意,亦或是賣苦力,總之,一般情況下是餓不死的。但那時一般情況,小農經濟之所以容易破產,那就是因為抗風險能力差,遇到什麽天災人禍,那就得倒黴。於是,很多小老百姓為了不交稅,直接就帶著自己的田產,投奔當地的大族,最主要是家裏有功名的人。
朝廷有規定,秀才就可以免去家中的徭役,舉人就有一定的免稅特權,中了進士,哪怕一直候補沒官做,免稅的特權就更大了。江南這邊文風極盛,一向是科舉大省,雖說競爭激烈,但是考出來的舉人進士也是層出不窮的,而且不少在中樞做官,因此,大批量的普通農民為了減稅,無論是田稅還是人頭稅,紛紛投靠了這些讀書人。這也導致了土地兼並愈演愈烈。隱戶的問題也非常嚴重,很多家裏有官員的,也會想辦法,家裏一萬畝地的,直接借著重新丈量的名義,放寬尺寸,一萬畝能縮水一半下去,再有,上田變中田,中田變下田的,上好的水澆地,被一折騰,沒準就變成了剛開墾出來的荒田,這樣,進一步壓縮了收稅的空間。
這麽一折騰,沒有投靠的百姓小地主日子自然是更加難過了,他們需要承擔更加沈重的賦稅,如此一來,便是惡性循環了。因此,江南三大織造有一個任務就是監察當地的土地買賣投靠情況,這完全是得罪人的差事,當官的人家,誰家沒點類似的事情啊,隱田隱戶那都是正常的事情,不過是多少而已。
織造把人家的事情給鬧出來,逼著人家厘清田畝,放出隱戶,那就是拿著鋤頭挖人家的根基了,所謂奪人錢財,如殺人父母,織造做的就是這種事情,因此,能夠平平安安卸任的,那是屈指可數。但是,你要是敢跟下面那些官員沆瀣一氣,欺上瞞下,那麽,通政司、錦衣衛也不是開玩笑的,你就等著被皇帝一氣之下,抄家滅族吧。
餘懷在織造這一任上已經做了兩三年了,真是戰戰兢兢,如履薄冰,他也看得明白,聖人是個明白人,得罪誰都可以,別得罪了聖人,這樣才能保住自己一家老小,因此,這些年很是兢兢業業,卻也得罪了不少人,這回聽說年底就可以安然卸任,自然是長松了一口氣。別說進京之後還能升官,哪怕只是進京之後做個閑職,他也謝天謝地了。
餘懷卸任了,自然得有接任的人。歷來織造這等要緊的職位上,選的人無不是當今的心腹,承慶帝琢磨了半晌,想想這次甄家接駕花了不少銀子,織造雖然容易得罪人,卻也是難得的肥缺,何況這也是一個資歷,不如就給了甄家。因此,回頭便叫人下了旨,將江寧織造的位置給了甄應嘉,叫他回頭就跟餘懷交接一下。
甄家不由喜出望外,江寧織造論起官職,實在是算不上什麽,但是,這個位置,一向微妙且非常關鍵,尤其是油水十足啊!當年甄應嘉在內務府做個筆帖式尚且攢下了數十萬兩的家業,何況這個位置,剛剛接到旨意的時候,甄應嘉心裏就轉過了不知道多少心思,想到能到手的銀兩,甄應嘉幾乎要喜笑顏開了。
承慶帝自然不知道自己這位奶兄得了自己的器重,想的不是努力報效皇恩,而是打著中飽私囊的主意,他在金陵這邊的事情已經做得差不多,該見的官員也見了,長江的堤防也去瞧了一圈,然後便幹脆直接往錢塘而去。
這些日子,甄昭容倒是跟自家祖母,母親見了不少次,甄家給甄昭容塞了不少錢財,又有奉聖夫人耳提面命,在她耳邊加強教導,讓她如何察言觀色,好在承慶帝心中深深占據一席之地,又得了一堆生子秘方,甄家這會兒還沒那麽大的野心,不過是琢磨著讓甄昭容生下皇子,將來皇子怎麽也能封個親王,甄家有這麽個靠山,豈不是在江南更加穩當?
不說甄昭容得了方子,如何仔細調理身體,聖駕直接往錢塘而去。
這會兒已經快到中秋,正是錢塘江潮將至的日子,因此,聖駕也是想要趕著中秋之前到達,好見識一下錢塘江潮。
徒景年依舊坐在承慶帝的禦輦裏面,給承慶帝念折子,這些都是內閣已經做了初步處理,給出了幾種處理意見的,承慶帝只要在幾種意見裏面挑一種就行了,因此,徒景年需要做的就是,承慶帝選了哪一種,他在一邊批紅就可以了。
承慶帝心情不錯,江南是個好地方,承慶帝登基不過十年出頭,江南這邊也算是政令通達,因為之前承慶帝的幾次鐵腕手段,這邊的官員做事很是小心謹慎,因此,也沒敢搞出什麽弊政,江南這些年也是國泰民安,絕大部分人能夠做到豐衣足食,頗有盛世氣象,不輸給天子腳下了,這如何不叫承慶帝得意呢?
承慶帝心情好,也不吝嗇賞賜,並且,江南這邊的官員很多都是他登基之後,頭一年開恩科的進士,算是他的門生,這會兒已經有不少人爬到了不算低的位置,趁著這次機會,就可以將他們調入京城,換掉一些不怎麽聽話的,如此一來,也能加強自己對朝堂的控制力。
徒景年心情也不錯,以前看的折子都是過去的,因為好多不清楚當時的具體情況,畢竟,徒景年總不能跑去翻看起居註,因此,很多還是有些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,這回卻是時政了,哪怕並非什麽軍機大事,多半是些比較普通的政事,這會兒承慶帝等於是手把手告訴他,遇到這樣的事情怎麽處理了。很多時候,還會點撥幾句,告訴徒景年,幾種處理意見的差別,有的辦法看著非常好,為什麽不可取等等。
這些都是承慶帝這麽多年的經驗之談,徒景年缺的就是這些。當然,折子裏面最多的還是各種各樣的請安折子,上面滿是忠君愛國,歌功頌德,恭維奉承之類的華而不實的詞匯,承慶帝差不多就是拿來當做消遣,這會兒隨便拿了個折子,讓徒景年念了幾段,便說道:“阿鯉,你也別覺得這些東西華而不實,盡是吹捧馬屁的套話,但是,這也是臣下的忠誠畏懼之心,哪怕你覺得無聊,但是,還是得挑揀一些看了,勉勵一番,另一些若是你對其有什麽不滿,也可借著這些折子,申飭一番,很多事情可大可小,全看你的心意!作為帝王,最忌諱的就是叫人猜透你的心意,你要的是將那些臣子掌握在自己手裏頭,卻不是叫這些臣子猜透了你的心思,順著你的心思,給自己撈好處的!當然,玩弄權術其實不過是小術,很多事情,還是要靠陽謀,唯有光明正大,才能無所畏懼!”
“兒臣受教了!”徒景年算是服了這年頭的帝王心術了,古人也都是聰明人,作為人治的巔峰時代,大多數帝王在玩弄心眼上,能把後世那些陰謀家給比到陰溝裏面去。至於陽謀,說的其實就是大勢,有大勢在手,只需堂堂正正,什麽魑魅魍魎,均不在話下。
不管怎麽樣,承慶帝願意將這些明明白白告訴徒景年,徒景年還是非常感激的,不管日後如何,如今的承慶帝,是真真切切將徒景年視作自己的接班人,希望將自己的經驗都教導給他,讓他可以比自己做得更好。
作者有話要說:
☆、第 34 章
錢塘水患一直是個大麻煩,其實海潮什麽的沒什麽,畢竟幾乎每個月都有大海潮,秋天更是嚴重,若是出了什麽問題,誰也跑不了,因此,錢塘江入海口這邊,堤岸很早就修建了,而且幾乎是年年加固,以免出現意外。
這邊的水患一般就是錢塘江兩岸,另外就是西湖那邊。當年水患比較嚴重的時候,西湖沿岸幾乎年年泛濫,後來多任杭州太守阻止修建堤岸,不光治理了水患,也給西湖留下了不少風光。而錢塘江兩岸還有支流就做得比較粗疏了,時不時地就會有決口的現象,這次巡視堤防,說白了,就是巡視這些堤防。
到達杭州的時候,已經是八月十三,空氣中飄滿了淡淡的桂花的味道,杭州這邊幾十年來已經是第二次迎接聖駕,只是上一次,先帝前來乃是督戰,在杭州並沒有過多停留,便直接前往東南大營,而這回,杭州卻是此行最後一站,杭州這邊雖說有了上回的經驗,卻也更加精益求精起來。
從決定出行,到到達杭州,中間過了快兩個月,這兩個月足夠讓杭州當地的官員將該遮掩的東西遮掩得嚴嚴實實,反正秋天也不是什麽汛期,堤壩那邊糊弄一下也就糊弄過去了。當然,也不能太過隨便,說不得,聖上親自跑過去,找人弄個鏟子挖一下呢,到時候怎麽辦,這歷史上又不是沒發生過。
杭州這邊的歡迎儀式搞得很盛大,之前甄家搶著要迎駕,杭州這邊自然也有人搶著要表示,出頭的便是杭州織造徐博榮,徐博榮出身並不高,家裏還算有些家產,徐博榮的父親當年中了舉人之後,就想辦法跟河北徐氏連了宗,河北徐氏雖說也算不上什麽世家,也是河北那邊的大族,在當地也興旺了一兩百年了,族中也有好幾個人在外面做官的,徐博榮的父親能連上這一宗也是費了很大一番力氣,不過還算有收獲,徐博榮不到三十就中了進士,外放為官也破得了徐家的照應,他自個也是聰明人,官聲不錯,他家雖說算不上豪富,但是也頗有資產,因此,雖說俸祿不高,但也沒必要搞些歪門邪道,但是也知道什麽叫做和光同塵,因此,每每吏部考評起碼也是“中上”,承慶帝還在潛邸的時候,他就跟承慶帝搭上了關系,後來承慶帝登基,便連連升官,承慶帝見他頗有些能耐,便將這個心腹放到了杭州織造的位置上,如今他也做了四五年了。
徐博榮自然沒有甄家那樣的大手筆,而且,他雖說是聖人潛邸時候的舊臣,但是畢竟沒什麽根基,河北徐家放到江南也算不上什麽,幫不了他多大忙,織造這個位置,又是典型的孤臣,他既不敢糊弄承慶帝,又不能太過得罪了江南本地的鄉紳豪族,好在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